对话全球:国内外冷库演变的新格局
转载于 中物联冷链委 公众号
对话全球
大咖

冷库作为冷链物流链条中的关键性节点资源,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发展环境下,更是对冷库建设、运营、投资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放眼全球,国内外冷库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和新格局?本次对话,我们邀请到诸多行业大咖,共探国内外冷库演变新格局。

主持嘉宾
孔德磊,中物联冷链委副会长
对话嘉宾
刘曦泽,亚冷创始人、北京亚冷控股董事长兼总裁
何德权,亚太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吴 翔,恒伟供应链首席执行官
林昌烜,新夏晖副总裁
潘 炜,启橙中国创始人兼CEO
吴光海,中建三局三公司安装分公司总工程师
王旭东,链库联合创始人&CMO
# 观点聚焦
1
高标冷库两大硬性指标:一是需求,二是效率。
2
企业建设高标库要从冷链物流本身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根本目标。
3
冷库低碳环保涵盖选材、建设、运营、后期维护等全过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须共同努力,保障食品安全,推动节能减排促发展。
01
Question

孔德磊
中物联冷链委副会长
据中物联冷链委官方数据统计,近年来冷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21年底国家出台《“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加速了冷链物流产业布局。规划中提到,将建设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每个骨干基地都将涵盖较大容量的冷库建设,预计十四五末,我国冷库增长至少2,000万立方。
在此背景下,冷链物流企业如何看待冷库高速发展新趋势?又将有哪些新的布局与规划?

刘曦泽
▶ 核心观点
※ 冷库过速增长情况依然存在,尤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当中
※ 疫情影响下,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冷库需求也随之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 从长远来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将继续,未来市场势必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冷库市场的供应量在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冷库的空置率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加之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持续下探,库租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在新发展格局下,企业需要探寻转型升维之道,目前亚冷也在通过客户群体的转型,探寻新发展路径。

何德权
▶ 核心观点
※ 面对存量市场,考验的是企业如何获取、转换和维护客户的能力
※ 冷链物流渠道下沉是目前国家所引导的方向
※ 作为企业应该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探索三、四、五线城市冷链物流发展之道
一线城市各类冷库资源集中,则竞争聚焦的核心要点在于客户把控,或是企业有没有能力创造冷库的“使用率”和“出租率”。而从国家的角度,希望引导企业进行渠道下沉,投身于三、四、五线城市,助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行业发展,这也是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

吴 翔
▶ 核心观点
※ 面对冷库存量资源的增多,定制库市场受到冲击,市场压力逐步提升
※ 竞争之下,考研的是企业规划、建设、运营、成本、绿色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 差异化路径,是当下恒伟所选择的发展路径,在缓解竞争压力的同时,为后续发展进行资源布局
面对冷库竞争压力,企业应从自身运营能力、建库标准、节能环保及成本管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审视。此外,企业应谋求创新规划,差异化竞争中获取更多机会。恒伟供应链近期在乌鲁木齐、哈尔滨、淮安等地建设了高标库,减缓北上广深竞争压力的同时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

林昌烜
▶ 核心观点
※ 作为供应链服务和物流服务的提供商,还需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导向
※ 深度参与核心客户的发展战略布局,依托于业务扩展,实现自身网络及能力的提升
※ 疫情之下,大家需要首先面对如何保证供应链稳定的问题
新夏晖的发展,优先围绕核心客户业务进行自身资源布局,依托于核心客户产业扩张,实现自身资源及业务网络的逐步下沉。伴随着客户的发展,对于新夏晖冷库建设及运营,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物流服务商,还是应该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首要前提。

潘 炜
▶ 核心观点
※ 冷链物流发展的高热度,更加要求企业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
※ 目前整个中国的冷链基础设施最核心还是结构性的问题
※ 冷链物流作为重资产行业,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环境,还应深度推动共享模式的发展
冷链物流行业短时间内虽面对挑战,但是长期来看,还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冷库高热度的发展状态,作为企业方还应该保持理性,需要解决如何建?建什么?在哪建?怎么用?的核心问题。希望冷链物流未来可以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依托于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资源投入效率。冷链资源的投入,应形成有效的共享协同化发展路径。

吴光海
▶ 核心观点
※ 分布不均匀、能耗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依旧限制着冷库行业的发展
※ 冷库不光简单的建设,还涉及后续的维护、维修及改造,此系列过程需要专业的团队予以专业把控
※ 作为专业的建造团队,需要输出给客户专业的、优质的建议,助力客户向着高标准、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冷库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行业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分布不均衡、建筑能耗过高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冷库行业的发展。中建三局通过专业团队打造、行业标准建设、专业统筹规划等方面,提升自身冷库建设能力。作为建设方,还应从专业角度对于需求方进行引导。

王旭东
▶ 核心观点
※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还有更多的冷库需求,同时伴随着更新迭代,高标冷库的需求也再不断提升
※ 冷库的建设,还应以需求为导向,关注适用性和流通性
※ 未来一二线城市冷库将逐步进行整合,三四线城市冷库还将持续走高
冷链物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体行业对于冷库的需求仍然存在。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冷库存在利用率不足或冷库标准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情况发生。下沉渠道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市场,从长期来看,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02
Question

孔德磊
中物联冷链委副会长
从整体数据来看,中国冷库总量马上将跻身全球第一,面对庞大的冷库总量,我国冷库是否会出现过剩局面?高标库到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潘 炜
▶ 核心观点
※ 所谓高标库核心还应是聚焦客户需求
※ 通过高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 所谓的标准应该是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的要求
启橙中国建立“三无一达”(无水、无冰、无霜和温度达标)的冷链设施建设和运营标准,以实现“三高一低”(高可靠性、高效率、高柔性和低成本)的高标准冷链新基建,通过标准提升来满足未来冷链行业的发展需求。

林昌烜
▶ 核心观点
※ 冷库的建设及使用标准,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
※ 对于冷库的评价体系来说,核心要素就是效率
※ 冷库建设及运营的根本前提应为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随着国内冷库标准的逐步提升,客户对业务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服务商首先应该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同时高标库主要判断因素在于效率更高,作为服务方,应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本,真正做到持续推动优化成本和提升效率等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

吴 翔
▶ 核心观点
※ 冷库的评估标准在不断的迭代
※ 冷库的建设及运营要求伴随客户需求不断调整
※ 现阶段数智化、绿色化都将成为评估高标冷库的要素之一
冷库的标准伴随时代和行业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现阶段而言,高标库标准主要体现在立体库、货架等方面。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攀升,未来高标库将向绿色低碳发展,冷库运营管理也将逐步标准化。

何德权
▶ 核心观点
※ 高标库的建设需要围绕客户及业务需求展开
※ 高标库除硬件外,还需关注运营及管理能力
※ 冷库的建设需要深度思考
所谓高标库,是在建设初期明确需求,清楚了解业务需求、客户需求,避免盲目建库。目前高标库没有明确标准,最重要的是满足客户实际硬件需求的同时,还需建立明确的运营管理体系,优先解决谁来运营、如何运营、运营标准是什么等核心问题。

刘曦泽
▶ 核心观点
※ 空间利用和客制化服务是现阶段评估冷库的标准之一
※ 高标冷库建设需要从物流、工程等多方面角度入手考量
※ 高性价比的冷库就是高标库
现阶段来看,高标准核心评估指标可集中于高度、柔性化、客户化等方面。亚冷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带有工程基因的冷库企业,已经有30余年的经历。亚冷从设计上,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为客户高性价比冷库为核心发展目标。

吴光海
▶ 核心观点
※ 需要深度挖掘积累数据,通过数据直营冷库建设和发展
※ 高标库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指引
※ 高标库要做的到就是“安全”保障和环境协同
高标库最终要的是保障安全,首先是运行安全,实现故障率低、可持续、运行方便等要求。第二是风险管控,降低运营安全风险。第三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自适应性强。

王旭东
▶ 核心观点
※ 建立评估标准,是明确高标冷库的核心要素之一
※ 位置和低碳是冷库硬件规划和使用过程中所需关注的要点之一
※ 软实力是现阶段对高标冷库所提出的新要求
高标库需要结合软性服务、系统服务能力,以用户思维动态调整标准。首先从成本管控,站在用户视角考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结合实际存储空间与设计结构进行搭建。其次选址是关键,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及城市定位。第三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降低能耗及运行成本。第四是人才培养职业化、标准化,建立高效高标的团队是未来高标库的重要指标之一。
03
Question

孔德磊
中物联冷链委副会长
近年来,低碳一词与冷库频频结合,过去低碳是绿色冷库、节能冷库。但是从“十四五”发布以来,曾有人指出,现在的绿色节能,未来可能不一定完全满足低碳要求,那么低碳冷库到底是什么?企业从低碳方面做了哪些规划?

林昌烜
▶ 核心观点
※ 绿色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就是低碳环保和减少能耗
※ 在业务规划和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量环保技术的应用
※ 绿色冷库的建设离不开供应链链条上的多方共同助力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趋势之下,绿色冷库成为行业的焦点。低碳环保正是一个倒逼冷库企业创新升级的机遇。新夏晖针对低碳冷库发展,重点关注低能耗建设,以库里设施为例,新夏晖以节能灯、声控灯降低采光能耗;以变频技术降低压缩机、冷却塔能耗;以光伏、绿电替代购买发电等多种方式,充分降低能耗,达到绿色环保。

何德权
▶ 核心观点
※ 在绿色冷库中,制冷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 针对制冷环节,还需加强硬件、软件、运营管理等多维度技术引领
※ 技术赋能是助推绿色冷库发展的关键
目前制冷剂的选择,对于冷库绿色化发展至关重要。所谓绿色冷库,企业应明确如何节能、如何制冷、如何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同时提升制冷设备技术水平,以环保设计、节点节能为主导。

吴 翔
▶ 核心观点
※ 针对保温板的选择,还需关注原材料的使用
※ 氨制冷需要被理性看待
※ 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制冷机组工作效率
根据国家要求及恒伟供应链节能措施来看,第一是护板,针对保温板的原材料选购,须使用专业发泡剂;第二是制冷剂,希望可以借助协会的平台优势,倡导理性使用氨制冷,推动氨制冷在行业内的应用;第三是制冷机组,选用适配型号,节能环保。2021年恒伟供应链与大学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对整个智能化电力设备实时监控,自动提醒,全方位降低能耗。

潘 炜
▶ 核心观点
※ 冷库绿色化发展是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因素影响
※ 国内目前冷库的能耗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差距巨大,还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改善
※ 行业应积极践行绿色ESG理念,积极采取措施助力双碳减排
绿色ESG是系统工程,既要在建造中全程贯彻,也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加以考虑。首先是各类原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包括发泡剂、制冷剂等,其次在新能源上面应该积极运用清洁能源。同时冷链绿色化的发展也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助力。
04
Question

孔德磊
中物联冷链委副会长
近几年冷库发展迅猛,资本市场火热,随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资本提供了更大空间。企业应如何看待冷库资产证券化趋势?有哪些建议?

刘曦泽
▶ 核心观点
※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
※ 冷库进行资产证券化发展,还存在较长的路,其中关键点在于冷库的制冷化率
※ 私募基金关注市场趋势
资产证券化将有效规避定价风险,冷库尚需时间。而冷库资产证券化关键点在于制冷化率,由于无法统一数据,存在定价风险,难以直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私募基金已逐步进入冷链领域,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将成为发展新趋势新赛道。

何德权
▶ 核心观点
※ 投资者关注企业的变现能力、现金流稳定性、长期客户以及业务量能否支撑自身发展等
※ 对于资本方来说,他们认为冷链市场存在机会,但是关键还是要做的专业
※ 一切发展都需要理性看待
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专业化、理性化角度清晰规划投资需求,避免盲目跟进。同时,企业自身要有独立抓手确保投资回报率。放眼未来,3-5年间中国冷链还将有规模性的效率增长,私募基金对冷链物流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

王旭东
▶ 核心观点
※ 冷链物流行业持续受到资本方的关注
※ 资本方的不断介入,助力冷链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
※ 希望能够更多的资本能够加入到助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队伍中
从平台视角看,投机者逐步转变职业投资人体现了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本介入将推动冷链物流及冷库领域持续向好,促进企业建设更多高标冷库。现阶段冷链仍处于快速发展缓冲期,十四五期间冷链物流将更高更快发展。

总结
观点总结
孔德磊
随着冷库迅猛增长,冷库低碳化发展已逐步成为行业热点。《“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对于行业发展的助力非常明显。现阶段冷库总量持续激增,但高标准冷库仍显不足。所谓冷库选择标准,还应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根本目标,持续推进冷库领域新发展新格局的演变。